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花垣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创新高标农田投融资模式,在全省率先采取“特许经营模式”的投资融资机制、推行“旱改水”项目、“小田并大田”等政策改革,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土壤改良,持续打造示范片区,提高建设标准,不断探索一条适合农田建设的山区模式。2011年以来,全县共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9.47万亩,积极探索出适合山区农田建设新模式,高质高效推进发展步履坚实,农田建设前景广阔。
花垣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暨旱改水项目施工现场(本组图片均由通讯员提供)
创新投资融资机制,注入农田建设新动能。近年来,花垣县创新投资模式,多渠道筹集1.48亿元用于县级增加的7500亩旱改水项目。该项目分两期实施,第一期实施1080亩,亩均投资达19733元。采取特许经营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将统筹项目县级自筹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的投融资、建设、运营及建后管护等各环节,助于充分发挥其在工程施工、运营管理、项目监管等方面的优势,更加重视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注入农田建设新动能。
花垣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暨旱改水项目施工现场
创新政策改革机制,提升农田建设新效益。花垣县主动求变,更加重视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推行“小田并大田”“旱改水项目”等政策改革是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补齐三农短板的重要途径。2022年,在完成省厅下达3.58万亩的建设任务中,完成田块整治面积1089亩,增加旱改水120亩,确保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
花垣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
创新重点区域建设,着重打造示范片区。在农田建设选址和设计中,把农田建设区域分为粮食安全保障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连片、整体推进、重点投入。粮食安全保障区以吉卫镇、石栏镇等水稻种植区为重点,突出“子腊贡米”“崇山卫大米”等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拓展;现代农业示范区以花垣镇岩坝塘村、排楼村,龙潭镇龙门村等村建设集中连片面积近2000亩的“旱改水”示范区。为全面完成农田建设提升任务、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保驾护航。
花垣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
创新土壤改良措施,逐步提升耕地质量。近年来,花垣县以土壤改良项目为依托,采取全面推广有机肥、绿肥种植、播撒生石灰、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等措施,逐步提升耕地质量。目前,共计在全县12个乡镇46个村发放有机肥替代化肥面积1.12万亩,种植紫云英3.13万亩,播撒生石灰0.3万亩,测土配方施肥3.95万亩,改良土壤8.5万亩,科技培训12569人次,项目区群众满意度98%以上。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花垣县将继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真抓实干,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更加积极主动作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到实施一个项目,建好一片农田,富裕一方百姓,改善一方民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筑牢粮食安全生产屏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来源:花垣县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台)
作者: 李小莉
编辑:宋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