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对设施农业寄予厚望。大食物观要求,守好“米袋子”的同时,要拎稳“菜篮子”、端牢“油罐子”。花垣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食物观的重要论述,因地制宜打造特色设施农业。十八洞花菇产业链项目、白玉蜗牛产业等一批批设施农业的建设,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吃”的消费需求,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新的机遇。
特色山珍“走上”餐桌
乍暖还寒时节,湖南湘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十八洞花菇产业链项目的大棚内暖意融融,农户们正忙着采摘花菇,为菌棒注水。菌棒上长出的花菇密密匝匝,犹如绽放的花朵,甚是好看。
“我们花菇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农药肥料和任何激素,不受任何污染,可达到有机食品标准。花菇以丰富的营养和防病、健身、延缓衰老等作用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十八洞花菇产业链项目总经理李志超介绍道。
为提升花菇品质,在花菇生长期间,每个大棚配备食用菌专用空调,精准控制花菇生长的适宜温度。每朵花菇配备专用菌袋,进一步锁住花菇水分。品相好、口感佳的花菇四季轮作,不愁销路。
“目前已有3个大棚投产,每个大棚一次上架10800只菌棒,每只菌棒可产3-5斤鲜菇,一年更换四轮菌棒,零售价8至12元不等,一个大棚预计年产值达130多万元,花菇项目二期工程即将开工,我们会增加自动烘干房等设备,进一步推动花菇深加工,将花垣打造成全省花菇示范试点基地。”李志超说道。
大力发展花菇大棚产业,不断提高种植户的农业技术,促进设施农业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迈进,丰富种植户“菜篮子”的同时,鼓起老百姓的“钱袋子”。
“牛”起来的新美味
在花垣县蚩尤村康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蜗牛大棚内,一只只蜗牛拖着褐色螺壳扭动身体缓慢爬行。工人们逐个打开储放蜗牛的隔间,使用专用工具将蜗牛新产出的卵收集起来并为蜗牛们换上新泥。近年来,这种蛋白质含量高达73%的白玉蜗牛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新宠”。
“白玉蜗牛肉质肥嫩,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胆固醇基本为零,富含20多种氨基酸,在南方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也是具有医药保健作用的药膳珍品。”花垣县康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徐忠边查看蜗牛情况边向记者介绍道。
据了解,徐忠抓住花垣白玉蜗牛空白市场,在花垣镇蚩尤村建设蜗牛种苗培育基地,目前共有两个蜗牛养殖大棚,并为合作的农户提供养殖技术支持。经过近半年的推广,已为花垣周边多家餐饮店提供蜗牛食材,让老百姓近距离体验“舌尖上的新美味”。
“目前蜗牛加工车间设备已陆续进厂,随着蜗牛养殖量的增多,我会进行统一收购,销往广州、深圳等需求量更多的地方,有效保障养殖户销售的后顾之忧。”徐忠说道。
据了解,白玉蜗牛是我国科研人员培育的可食用、营养价值高的蜗牛品种。在科学技术发展下,各种食物也在不断被科学家改良成更适合我们食用的口感,更具营养价值的优良产品,新的食物也不断从市场中涌现出来。
近年来,花垣积极拓展食物来源、丰富食物品种,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特色食品产业,做大做优特色产业,推动农业提质增效,更好地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花垣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张亚娇 岳慧
编辑:梁金梅
本文为花垣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uayuanxinwen.net/content/646746/99/12293664.html